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,互联网已经融入消费者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,在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、提升消费便利性的同时,也给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安全带来风险和隐患。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山东监管局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:提高防范意识,选择正规渠道办理金融业务,切实保护个人信息,维护财产安全。
一、金融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有哪些?
(一)个人身份信息
指个人基本信息、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等。其中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、职业、婚姻状况、家庭状况、身份证件、联系方式等;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包括人脸、指纹、声纹、虹膜、笔迹等。
(二)财产信息
指反映个人财产状况的信息,如收入、房产、车辆、纳税额、公积金或社保缴存金额等。
(三)账户信息
指账户及账户相关信息,如银行卡号、支付宝账号、账户开立时间、开户行、银行卡余额等。
(四)信用信息
指个人在社会活动中所产生的、与信用行为有关的记录,以及有关评价其信用价值的各项信息。如征信信息、信用卡还款情况及其他信用记录等。
(五)交易及验证信息
指消费者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各类身份验证信息及交易记录信息,如支付密码、验证码、支付二维码、交易金额、支付记录、交易凭证等。
(六)其他有关信息
其他与特定消费者购买、使用金融产品或者服务相关的信息,如支付习惯、投资意愿等。
二、金融消费者如何保护个人信息?
金融消费者防范个人信息泄露,应当做到“三要”“三不要”:一是要妥善保管个人身份证件及银行卡等账户凭证,不要轻易对外泄露交易信息及身份验证信息;二是要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及线上金融交易渠道,不要轻信推销电话、中介代理机构等虚假信息;三是要及时销毁载有个人信息的业务单据,不要随意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或扫描来历不明的二维码。
三、面对疫情金融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如何补救?
金融消费者发现个人信息泄露,可以采取以下救济措施,防止损失扩大:一是立即修改重要密码,拨打金融机构客服热线冻结或挂失账户;二是可以向金融监管部门、消费者协会等机构投诉举报;三是向公安机关报案或收集证据向人民法院起诉,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。
(来源:鲁众小保)